任务:把握“文体”特征——探究戏剧艺术。
分析作品中的“戏剧性事件”以及“突转”手法的运用,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。
图片
图片
娜拉这个戏剧结尾居然不是解决矛盾,破镜重圆,而是把这个已经碎掉的镜子干脆再砸了丢在地上,让观众或读者看了大为吃惊。
那么他们理想中的剧情应该怎样呢?
图片
所谓佳构剧一般是这样的框架。
图片
我们来研读一下课本的学习提示,第116页第三段,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,以及“突转”手法的运用,领略戏剧家独特的艺术创造。
图片
什么叫突转?亚里士多德在《诗学》一书中,以俄狄浦斯王一句为例,将它解释为突转是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,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。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,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。
图片
而戏剧性事件往往又是和突转联系在一起,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梳理的故事情节,看看文本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,又发生了几次突转。
图片
这些没想到所发生的就是戏剧性事件,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就是突转,先将观众和读者带入某种期待,然后又提供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发展,这样的一波三折使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。
第一二两次突转,从娜拉角度看,这是一种外部不可知的力量。
第三次突转是人的主观选择,是由人物自身的性格引发的。
(部分解读已省略)
突转要做到合情合理,关键在于突转应牢牢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依据,在突转之前要做好一定的铺垫,铺垫是突转的前提和基础,缺少草蛇灰烬的伏笔做铺垫,突转也只能成为突兀了。
那么请同学们找一找,文本中有哪些地方为娜拉最后出走埋下了伏笔?
1、上节课当中我们提到的娜拉出走之前的动作、神态:冷静安详,穿外套戴帽子,围披肩,拿起手提包
图片
2、从第一幕开始,娜拉台词中就反复出现一个词:奇迹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老师还想和同学们探讨一下,如果此时海尔茂一边斥骂娜拉伪君子、撒谎下贱的女人,最终还是选择自己承担责任,娜拉还会不会出走了?也许眼下不会,但总有一天会。我们一起来找找依据。
图片
图片
我们再来看一处小的细节,娜拉对海尔茂的称呼,大家注意到没有?她称海尔茂为托伐,按照当时的规矩,男尊女卑非常明显,女人在家,哪怕结了婚很亲密,也不能随便叫男人的小名,托伐就是海尔茂的小名。
娜拉在家直呼丈夫小名也能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姑娘,因此她的出走并不突然。
图片
图片
本文为个人备课笔记,部分内容借鉴了上海空中教育课例思路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文末赞赏5元,可获取《玩偶之家》第2课时课件(16页)+教学设计(2203字)下载链接,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